西南边疆山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关联机制及效应研究

西南边疆山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关联机制及效应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8-20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3742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形态格局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在西南边疆山区。本文针对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较薄弱和公共服务首先要解决交通这一问题出发,从双向视角、以云南为个案重新审视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及格局之间的关系,解决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的演进与关联关系,同时本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耦合及关联机制研究—以云南省为例”(编号:41361037)的资助,在前期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撰写的。尽管西南边疆山区的旅游发展非常迅速,旅游空间不断扩张延伸,旅游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旅游效率不断提高,但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空间结构演化与交通网络关联问题缺少足够的关注。有鉴于此,重新反思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空间演化发展模式,转变西南边疆山区旅游发展方式,关注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研究通过观察云南省交通业与旅游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总结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相互作用过程及规律,对整个边疆民山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一般性借鉴的价值。一方面可通过交通对旅游空间结构演化作用规律和特征总结,进一步完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理论,另一方面可以完善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并进一步将边疆旅游地理纳入研究中,以促进边疆地理学的发展。随着旅游在向休闲度假转型、交通网络的完善,区域内旅游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也在经历不断的重组与变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新的旅游开发轴线又必将影响旅游空间格局的演变。本文在空间技术的支持下,深入剖析交通网络对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机理;从动态、静态两个层面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化与交通网络关联机制及其效应进行了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探索西南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演化过程及机理;进行旅游交通优势度评价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创新,构建交通优势度与旅游经济空间耦合模型,并通过交通优势度与旅游空间格局的耦合特征对云南省进行旅游区域类型划分,更清晰地揭示两者的相互过程与机理,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云南省和其他边疆山区旅游开发格局的调整、区域旅游生产力布局优化重组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区域交通和旅游空间结构的纵深化和定量化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和方法,为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际的支撑与参考,对于内地省域旅游空间结构调控和转型发展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目标是:(1)从双向视角重新审视交通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之间的关系,厘清以云南为个案的西南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相关性及关联机制;(2)从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互动机制、交通网络对旅游空间要素的作用机理等方面,探索以云南为个案的西南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演化过程及机理;(3)进行旅游交通优势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创新,构建以云南为个案的西南边疆山区交通优势度与旅游经济空间耦合模型,更清晰地揭示两者的相互关系,为区域旅游交通和旅游空间结构的纵深化和定量化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和方法:(4)总结提炼西南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过程及机理,为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际的支撑与参考;同时为旅游地理学贡献新的学术视野和学术资源。文章紧密围绕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条主线,运用文献综述、理论演绎、空间分析及计量定量化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以下四个问题:(1)系统综述和分析了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等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交通网络导引下的旅游空间演化的理论模型,深入分析了交通网络的影响机理。(2)对云南16个地州市1996-2011年间旅游空间结构的演进和交通网络可达性的空间演进进行了系统动态性分析;(3)对2011年云南省旅游经济与交通优势度耦合类型及现状进行了研究;(4)运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了云南省交通可达性演化的旅游空间效应。本文共7章,除第一章绪论外,第2、3章是对理论文献的整理和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关联机制及效应的理论基础分析,作为文章实证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第4、5和6章是结合理论分析的实证研究;第7章是对云南旅游空间演化趋势优化取向的建议。具体作为文章体的第2-7章内容:第2章,分析了西南边疆山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理论基础及铁路网络、公路网络、航空网络与旅游相关性。第3章分析了西南边疆山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和交通网络引导下的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空间演化的理论模式,研究认为,西南边疆山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演化是一种互馈耦合关系,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空间结构的演进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从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演进的全过程来看,点轴旅游空间是西南边疆山区旅游业初级阶段的空间结构形态模式,放射串珠状空间是西南边疆山区旅游业成长阶段的空间结构形态模式,轴幅式网络旅游空间是西南边疆山区旅游业发育成稳定阶段的空间结构形态模式,即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呈现节点状离散起步阶段、核心—边缘拓展阶段、放射串珠状发展阶段和轴辐网络状发展阶段的空间组合演化特征;4章,云南旅游空间演化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分析其3A级及以上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差异、交通结构特征探讨云南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在研究方法上,以ArcGIS10.0空间技术分析平台为手段,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和Voronoi多边形的面积变异系数分析和验证云南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集聚特征,利用区位熵分析其空间分布差异,使用交通连接度指数分析其交通结构特征。其次,利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第5章,云南省交通网络的旅游效应研究。本文以云南为实例,以地州市为基本单元,利用GAM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1996年以来云南陆路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的演化及其与旅游变化的关系;第6章分析了云南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经济空间耦合,主要构建了云南交通优势度的评价模型以及揭示了交通优势度与旅游经济的耦合特征。第7章根据相关研究提出了新时期云南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趋势与交通网络协同演化战略对策。本文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将基于交通发展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动态演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空间演化现象进行研究,并剖析其关联效应、旅游空间演化过程与机制,总结其一般规律;(2)探索交通—旅游经济发展关联模型、综合旅游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方法;(3)研究以交通先行与关联带动效应明显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着力点研究其旅游空间演化及优化途径。(4)在方法上,把ArcGIS的ESDA技术应用到旅游空间类型区划分中,来解释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空间相关、空间集聚和空间异质,探索边疆山区区域交通网络及空间可达性等研究的新方法。
【作者】王峰;
【导师】明庆忠;曾刚;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14,博士
【副题名】以云南省为例
【关键词】交通网络;旅游空问结构;演化;关联机制;产业效应;西南边疆山区;云南省;

【参考文献】
[1]杜文玉.复杂TIG电弧多物理场全耦合数值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4,硕士.
[2]孔胜男.含氟聚丙烯酸酯多元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应用化学,2013,硕士.
[3]钱金玉.介入的“素描”[D].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2013,硕士.
[4]王世鹏.变截面辊弯成形缺陷机理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3,硕士.
[5]宋佳.中国古代档案库特点评析[D].黑龙江大学,档案学,2013,硕士.
[6]张学.平面开曲线形状识别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3,硕士.
[7]贺红娟.基于平面电磁传感器阵列的缺陷定量检测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2012,硕士.
[8]张彦威.南大港滨海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动物学,2004,硕士.
[9]严青青.应用合作教学方法提高独立学院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D].安徽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10]李进华.腺病毒感染对CSE腹腔注射肺气肿小鼠肺部炎症及凋亡的影响[D].中南大学,临床医学,2014,博士.
[11]王志华.基于模式识别的柴油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12]易天舒,赵瑞雪,赵鹏举.数字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2:43-46.
[13]郁甲坤.陈勇艺术歌曲《彩云之南 心的向往》演唱分析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2013,硕士.
[14]燕召将.群数字签名理论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应用数学,2004,硕士.
[15]李世权.LHF系列风动动力头[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87(08)
[16]张楠.陕西省略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市政工程,2014,硕士.
[17]闫世成.配电网电压波动与闪变问题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4,硕士.
[18]陈琦.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先进飞行控制方法及实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工程,2013,硕士.
[19]高治洲.银河煤矿“三下”条带开采方案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矿业工程,2013,硕士.
[20]唐海华,黄春雷,丁杰.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优化调度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21:40-45.
[21]卢金秋,叶枫.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海关企业风险评估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5,S1:333-335+338.
[22]刘奕隆.游泳健身俱乐部运营风险指标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2,硕士.
[23]陈跃.地铁构架多道焊应力调控与焊接顺序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2014,博士.
[24]施梦姗.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路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2013,硕士.
[25]闵文杰,贺仲雄.模糊可拓经济控制及变换发展理论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06:73-78.
[26]侯庆.压力分散型锚杆工作机理与现场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岩土工程,2003,硕士.
[27]周翟和,刘建业,赖际舟,熊智.一种新的改进高斯粒子滤波算法及其在SINS/GPS深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控制与决策,2011,01:85-88+95.
[28]柳靖.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情爱观念的演变[D].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13,硕士.
[29]周国良.基于Mobile 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2004,硕士.
[30]田蔷薇.英汉植物词隐喻认知的文化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2014,硕士.
[31]田野.微网变流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3,硕士.
[32]林美辰(MijinLim).韩国医疗观光代理企业创业模型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管理,2014,硕士.
[33]董静.面向流程优化的中小流通企业业务架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34]贾珍珍.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D].南京农业大学,物流工程,2013,硕士.
[35]何晓蕾,张晓凤,马艾,王晓英,林深.Pt/PDDA-GN/TMSPs_n复合物制备及对甲醇氧化电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中国化学会:,2014:1.
[36]唐芬,吴丹,周啸,GuerreroJosepM.,贾利民.分布式多变流器型微电网无互联线潮流控制[J].电网技术,2014,09:2363-2370.
[37]李娓.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2,硕士.
[38]王强.企业竞争优势持续期(CAP)预期值模型[D].吉林大学,工商管理,2004,硕士.
[39]高航.永宁油田双河东区长6_2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2014,硕士.
[40]许道涛.多时期多配送中心选址点的最优变化轨迹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
[41]徐丽.应用于宽电压范围Efuse电路设计[D].复旦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2,硕士.
[42]张甜.高茬水田耕整路径机器视觉识别方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2014,硕士.
[43]欧阳文敏.我国隐名合伙的制度移植[D].中南民族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4]李子帅.精密时间相位同步与测量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012,硕士.
[45]王培进.仿人智能推理与控制器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11:38-39+43.
[46]易雪梅.行为抑制性别效应的再探索[D].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14,硕士.
[47]石双虎,邓志文,段英杰,骆飞,周恒,李毕民.高效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智能化质控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S1:7-11+46+202+4.
[48]陈辉.基于MAS的电网自适应协调保护系统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3,硕士.
[49]庄逸慧.汉语初级口语课堂的会话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2,硕士.
[50]赵添天.中西方荒诞文学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2,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